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控制“三高”需通过服用药物起到作用,但在钱报健康小站、宁波市北仑区戚家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杨斌医生就没用一颗药,成功帮三高病人控制了病情。
“现代人降三高,做到减轻体重、修正日常生活习惯以及改善饮食结构三点,可以有效延缓、改善病情。”杨斌医生说。
年纪不大,身体却有诸多问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王先生今年四十岁,却大腹便便,多次体检提示血压很高,他却不以为然。三个月前,在家人的催促下,他赶到宁波市北仑区戚家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一体化门诊,找到杨斌医生。
来源:视觉中国
详细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等数据后,杨斌医生发现王先生的BMI(体质指数=体重kg/身高m2)为32.95kg/m2,达到肥胖症的标准。王先生告诉医生,自己经常三餐不规律,重油重盐,偏爱主食和肉类,尤其喜欢外出就餐;酒足饭饱之余,他就躺平,几乎没有任何运动量。考虑王先生的饮食、运动、作息等生活习惯,杨斌医生继续为他完善了血液、尿液和相关辅助检查。结果显示,王先生不但有高血压病,还有高脂血症、中度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功能不全、高尿酸血症、糖尿病前期、胰岛素抵抗、蛋白尿、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等诸多健康问题。
“怎么可能呢?我身体一点也不难受,能吃能喝。”王先生震惊之余,向杨医生表示自己不想终身服药。
“生活方式干预对肥胖症的病人来说,是相当有成效的。”杨斌医生计划通过三个月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的方法来应对王先生的诸多问题,开具营养处方和运动处方,王先生也承诺认真执行这个减重治疗方案。
生活方式干预,效果出奇得好
每天,杨斌医生通过微信对王先生的饮食、运动做点评和建议。他解释,在保证王先生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营养和热量的基础上,要通过计算每日限制热量摄入来纠正原有的不良饮食习惯。
“我现在喜欢自己购买新鲜食材,烹饪方式也足够健康。”王先生还听从杨医生对运动方面的建议,实施5+2的有氧运动(减脂5天)和无氧运动(增肌2天)的方案。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快走、慢跑外,王先生还尝试肌肉力量训练,包括空手深蹲、弹力带、卷腹等无氧运动。
微信指导饮食和运动
“以前稍一运动,我就接不上气,现在发现运动越来越轻松,运动不再是负担,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王先生说话也更很有精神头了。
好消息不止于此,经过三个月的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王先生体重从93公斤下降到了84公斤,血压、血糖、血尿酸、肝功能的指标都恢复正常,血脂、尿微量蛋白等全部得到缓解。王先生的妻子直言,晚上他打呼的声音都小了,大肚子也快没了。更重要的是,在没有降压药物使用的情况下,王先生的血压从153/93mmHg降到了118/82mmHg。
现在,杨医生已经对王先生下一阶段的治疗方案提出了新的建议,叮嘱每月一次定期复查,同时调整方案和修正不足,希望通过一年的努力让王先生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体重。
肥胖型三高不用怕,医生有话说
身体质量指数,即BMI(Body Mass Index )指数,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计算公式为:BMI=体重÷身高2,体重单位:千克;身高单位:米。判定标准:24kg/m2≤BMI<28kg/m2为超重,BMI≥28kg/m2为肥胖。
杨医生解释了肥胖造成三高的几点原因:1、脂肪组织大量增加,扩充了血管床,引起血循环量相对增加,长期加重心脏的负担,慢慢导致血压升高;2、脂肪的异常堆积如腹型肥胖会造成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导致血糖的升高;3、日常摄入油脂或热量超出了人体代谢的能力,脂肪储存在身体里,直接导致血脂的升高。不仅是三高的问题,超重或肥胖所致的脂肪组织异常目前是200种疾病的危险因素。有大量的研究表明,超重或肥胖的患者在6月内减轻体重5%~15%对三高的控制有诸多益处,能够大大减少相关危险因素、减轻合并症,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可作为超重或肥胖患者慢性病治疗的一线手段。
“许多人都知道超重或肥胖对健康的危害,但不知道如何管理体重或执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很多患者也缺乏自控能力和自我监督。”杨医生表示,中心的慢性病一体化门诊的全科医生凭借专业的医学知识和精密的仪器设备,能对慢性病患者做更科学的诊疗和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指导,让他们少走弯路。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5月8日,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珠海云在广州下水。该船隶属于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将成为全球首艘具有远程遥控和开
中新网成都3月30日电 (王鹏 胡宇)四川九寨沟至绵阳高速公路(简称九绵高速)平武涪江特大桥主桥30日顺利合龙,标志着九绵高速建设取得
中新网徐州3月30日电(记者 朱志庚 ) 3月30日傍晚,徐州市政府举行本轮疫情以来的第2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截至3月29日下午3时,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