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记者3月4日从山东省文旅厅获悉,近日山东省发布了北洋海军“靖远”舰遗址的第一期水下考古调查成果,该遗址位于6至8米深的水下,分布面积约850平方米。考古人员发掘出水各类文物201件,两箱完整的哈乞开司37毫米炮弹为国内首次发现,并发现了210毫米克虏伯炮弹1枚,是迄今为止水下考古发现口径最大的炮弹。通过以上关键出水文物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可基本确认遗址中的沉舰系北洋海军“靖远”舰。
近日山东省召开了2022年度山东省田野考古工作汇报会,公布了2022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其中包括了北洋海军“靖远”舰遗址的第一期水下考古调查成果。
【资料图】
据介绍,山东威海是甲午战争终战之地,为探明威海湾甲午沉舰现况,2022年8月至10月下旬,山东省水下考古中心联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和威海地方文博机构开展了“靖远”舰遗址水下考古调查工作。
据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介绍,“靖远”舰遗址位于威海湾海军码头南约1.1公里处的海域,沉舰残骸已完全埋于海底淤泥之下,呈东南至西北向,水深6至8米,分布面积约850平方米,埋藏深度约1.2至2.4米。
2022年度,考古人员完成抽沙发掘面积400平方米,其中在沉舰舯部布设一条探沟1条,船艏和艉部也分别布设探沟1条。此次发掘确定了沉舰锅炉舱、艏弹药舱、艉弹药舱的位置,基本摸清了沉舰残骸的整体情况。
据介绍,该次发掘共出水各类文物201件,以铜制品最多,铁制品和木制品多为船体构件,皮革制品为鞋垫、胶垫。出水的弹药、瓷质洗涮盆、锅炉耐火砖、舷窗框等文物与其姊妹舰“致远”舰遗址一致,其中两箱完整的哈乞开司37毫米炮弹亦为国内首次发现。
在一处探沟中,还发现了4枚电发火管,据记载,北洋海军只有“致远”“靖远”装备了使用电发火管的电控火炮齐射系统;在另一探沟中发现了210毫米克虏伯炮弹1枚,是迄今为止水下考古发现口径最大的炮弹。通过以上关键出水文物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可基本确认其为北洋海军“靖远”舰。
据记载,1895年爆发的威海卫保卫战中,在“定远”舰、“镇远”舰相继受损后,丁汝昌在“靖远”舰挂起提督旗,指挥舰队坚持战斗。“靖远”舰拼搏于前,中弹甚多。2月9日,“靖远”舰被日本陆军占领的鹿角嘴炮台发射的两发炮弹击中,航行至铁码头南侧搁浅,为免资敌,北洋高层指令“广丙”舰发射鱼雷将其击沉。
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表示,该次调查基本摸清了“靖远”舰遗址的保存现状和埋藏深度,并确定了遗址的分布范围,出水的一批新的沉舰遗物,对研究甲午海战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也为深入研究近现代沉舰遗址的保护工作夯实了基础。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屈畅
编辑/王朝
5月8日,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珠海云在广州下水。该船隶属于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将成为全球首艘具有远程遥控和开
中新网成都3月30日电 (王鹏 胡宇)四川九寨沟至绵阳高速公路(简称九绵高速)平武涪江特大桥主桥30日顺利合龙,标志着九绵高速建设取得
中新网徐州3月30日电(记者 朱志庚 ) 3月30日傍晚,徐州市政府举行本轮疫情以来的第2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截至3月29日下午3时,本